跳至主要內容

推動創科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創新科技既是產業,也可助其他行業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政府過去幾年在創科方面大力投資,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和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地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8日出席「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周年公開論壇的致辭全文:   姚沛康主席(香港管理事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及卓敏經濟學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友、各位現場和線上朋友︰   大家早晨!我非常高興出席工商管理研究社和中文大學商學院,以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周年論壇,並就創新科技與香港經濟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及政府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而更加重要的是,來到這裏與各位業界的專家、學者、各位翹楚交流,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   今日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還要問嗎?」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的確是,但該怎樣做?」在心底有疑問,再工業化、數字化經濟這些發展方向都很好,內地也做得不錯,但到底香港應該要怎樣做呢?好像有點談何容易。   我可以向大家很有信心地說,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我們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源頭或動力又是甚麼呢?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創新一定要有「諗頭」,但除了「諗頭」外,痛點都要多!因為其實創新都源於有痛點、有困難,所以要想辦法解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去兩年的挑戰,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們是有很大的優勢去創新的。   創新科技的快速演變,除了要有足夠痛點,更需要有應用場景讓大家去快速測試。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應用場景可以讓創業者和消費者在很短的時段內,「啱得快」也可能「錯得快」,而「錯得快」不要緊,「改得快」便可以,整個過程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也很有優勢。以前我們的市場只有700萬人口,但現在計及粵港澳大灣區,連同我們自己已經有8,000多萬人口,更何況如果我們與內地合作的話,市場會更加龐大。再加上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我們面向國際的層面,也讓我們有一個很寬廣,而且很有深度的應用場景。   再者,困難天天有、日日新,新的困難過去未曾見過,意味着解決方案亦要「諗新橋」。換個角度看,過去經驗即使沒有這麼豐富、發展未必在最前,但也反而可能因此沒有包袱,可以放手一搏,用新思維創造出路。大家記得內地有段時間,開銀行戶口不太方便,申請信用卡也不太方便,正因如此他們的電子錢包發展是一日千里,非常成功。從這個角度看,有經驗抑或無經驗,在創科的角度,有時分別不是這麼大。   只要困難的模式變得夠快、夠新,我們反而有機會得益。因為只要肯拼搏、肯想、肯試、敢試;只要「錯得快」兼「改得快」,創科就必定可以為我們找到出路。我們有信心應用創新和科技,以此作為一個把手,解決我們的痛點,因此過去這幾年,特區政府在這方面大力投資。   當然,除了剛才一些生活化的觀察外,我們發展創新科技,也有從經濟層面作深入的思考。創新科技本身是一個產業,但與此同時,也是一種手段,讓其他產業能借助創科,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情況就似賽跑,有些行業跑得快、也有些跑得較慢,但如果我們一齊在自動行人輸送帶上跑,便可以大家都跑快些。   雖然因為疫情關係,我們比較少出門,但大家也還記得香港國際機場。其實在過去這段時間,航空業在創新科技的應用,徹底改變機場的發展方向。而香港國際機場亦朝着智能機場這個方向發展。我和大家分享一些他們應用的例子: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首個機場應用無人駕駛電動拖車運送行李,運作上較人腦更快作出反應,出現碰撞的機會更低。機場飛行區透過安裝在車上的自動檢查系統去檢查跑道,利用高速、高解像度鏡頭監察飛行區地面燈號狀況,令每條跑道的一般檢查所需時間由六小時減至半小時。客運大樓亦透過系統預測旅客從抵達到離開機場的整個流程,以及結合未來48小時內航班到達、出發的資料,預先預警整個服務的瓶頸情況,以便提早作出調動,以提升旅客經驗。這些簡單的例子就說明應用創新科技,可提升營運效率,同時令整個操作更加暢順。   由此可見,創新科技作為產業本身雖然重要,但服務其他的行業、產業同樣重要,有利我們打造一個多元化的產業組合。由於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周期,在我們經歷社會經濟的不同周期時,有些產業較弱、有些產業較強,多元化的產業組合就可以發揮支撐作用。這也關係到整個經濟的增長動力、增長質量,為甚麼我會用增長的質量來形容呢?就是希望透過創科的發展、產業的升級轉型,提供更多更好、更優質的就業機會。昨日宣布的最新失業率,降至5.1%。我們經濟好的時候,失業率是很低,但作為特區政府的官員,我們當時也絕對不敢沾沾自喜,為甚麼呢?在那個時候雖然社會上失業率很低,很多人都有工作做,但去訪問市民的時候,會發現有不少人不開心,雖然有工作,但是覺得收入不太好,前景一般。換句話說,從就業的角度,我們希望除了盡可能做到全民就業外,可以提供多些優質的就業機會。不是只針對年輕人,其他人也一樣,希望大家可以在工作上有更好收入,有更好的滿足感。   剛才我舉了一個例子有關創科在機場的應用,可以從旁證明其實創科可以帶動其他連帶的服務,例如市場推廣、會計、財務、銷售、供應鏈管理等,因此創科的廣泛應用,對於我們整個經濟增長和升級轉型是非常之重要。   這便解釋為何在過去幾年特區政府大力投資在創科。創新科技局在2016年11月成立,不經不覺至今已經差不多六年。在發展創科方面,我們已經投入和承諾投入的資金超過1,500億元。雖然距離成功尚遠,但已逐漸見到一些成效。跟大家分享幾個數字,例如在2014年時,我們的初創企業大約有1,000間,現在大約有4,000間,其間出現十多間獨角獸企業;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由當時大約12億元,增加到現在超過400億元;而且自我們在2018年更改上市規則後,香港現時已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香港的創科發展廣受國際肯定,例如在2021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位居亞洲之首、世界第二,當中科技方面的表現更被評為世界第一。   為了繼續努力推動這方面的發展,特區政府在2021年施政報告及今年財政預算案公布一系列措施,目的是透過推動研發、支援初創企業、培育和匯聚創科人才、優化基建設施的配套,以建立更蓬勃、更完整的創科生態系統,推動創科發展。同時在過去幾年,我們亦着力推動再工業化、發展智慧城市,最近也提出發展數字經濟。與此同時,我們很着意、也着力,與鄰近在創科方面有優勢的的兄弟城市一起合作,希望以一個cluster的形式,令到不但是香港,而是整個大灣區,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在座朋友們可能會問,為甚麼香港有優勢發展創新科技呢?略為解說一下,香港擁有五所全球100強的大學,在大學裏有不少頂尖學者和專家,就他們領域的研究具顛覆性及前瞻性。所以在創科發展中,可以這樣說,香港有從零到一的突破能力,這個突破能力備受國家以至國際肯定。特區政府正持續增加這方面的資源,並積極回應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瞄準生命健康這前沿科技的研究,全面發揮香港在這方面的優勢。因此,我們已預留100億元長遠發展在生命健康科研方面的容量及能力,包括在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立InnoLife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以16所與生命健康相關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實驗室和八間相關的國家在香港重點實驗室為基礎,希望藉此匯聚全球頂尖科研團隊,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研發及環球科研合作。   同時,我們亦已加倍對香港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每年撥款的資助,希望它們有更多資源進行科研,並且可以藉此培育並吸引更多本地和海內外創科人才,以及促進與內地機構進行更多科研合作。另外,我們也成立一些專項基金資助本地大學或科研機構,參與國家科研項目,這既可增加本地大學科研能夠接觸和參加的項目,也可貢獻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發工作。   為更好發揮大灣區內不同城市的優勢互補,政府正積極推動創新要素與內地有效跨境流動,以推動區內的創科合作。以資金為例,至今內地已批出超過7.6億港元予本地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同時,政府與中央及不同省市亦有聯合資助計劃予香港的科研人員申請。至於研究的資源方面,現在有四所香港的大學在內地設立的分支機構獲國家科技部列為重點的試點單位,可獨立申請人類遺傳資源出境來港進行科研。這些資料都是比較敏感的資源,以13、14億的人口來說,市場是非常龐大,能支持生物醫藥方面的科研。   去年十四五規劃內地宣講團來港,提出利用香港獨特優勢共同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公布多項惠港措施,包括擴大國家科技計劃對港開放,例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現已開放予香港的指定科研機構參與。   至於支援這些初創企業方面,我們認為,既然是創新,就是要放低固有思維,敢於不讓過去的成功成為未來成功的障礙;敢於在可控的風險下,嘗試用新方法解決老問題。在這方面,初創企業有一個獨特的角色、關鍵的優勢,也是我們創科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我們自2014年起在大學裏推出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科研團隊成立初創企業,將其研發成果商品化。我們會倍增在此計劃下向每所大學的每年資助額,希望除了可讓更多大學初創企業受惠之外,亦可為這些初創企業提供持續的支持,協助它們進一步把研發成果落地。科技園公司亦於今年7月在其深圳分園推出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為兩地的創科人才提供資源中心、培訓樞紐以及交流平台,以這三個功能全面服務這些初創企業;同時成立大灣區創科快線,為香港及內地創科企業提供業務發展和諮詢的支援,發揮好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科技園公司亦會與在大灣區設有分校的幾間本港大學合作,建立孵化中心網絡,協助本地初創企業在大灣區發展。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投資基金為初創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例如科技園公司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和數碼港的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以配對方式與天使投資者或創業投資基金等共同投資於這兩個園區的初創公司。此外,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創科創投基金旨在鼓勵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本地創科企業。上述基金有助帶動私營機構對本地初創企業作更多投資,為香港締造一個更活潑的創科生態。這些私營機構願意把資金投進初創企業,就是對這些初創企業投下信心的一票,對它們是一支強心針。   我們在這兩年的預算案中亦做了一些工夫,一是我們從未來基金中撥了200億出來成立香港增長組合,利用這些資金投資於一些對香港長遠競爭力有幫助的產業和公司,我們今年在香港增長組合中,再增加50億元,指明用於創科方面的投資,包括支持在兩個園區中的初創企業,以至一些較成熟、有機會發展成為獨角獸的公司。同時通過這個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吸引境外一些創科公司來港,不論內地也好、國際也好,把一些好的創科公司和人才吸引過來。   在推動再工業化方面,我們近年一直推動和吸引一些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不需用地太多的製造業來香港投資。我們是從基建配套、人才、資金和研發幾個方面,為再工業化創造條件。科技園公司將其轄下三個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以實現進一步創新製造的目標,同時推動先進製造業的發展。科技園公司的首個先進製造業中心大樓建築工程已完成,並正進行招租。鑑於業界對先進製造業的樓面需求非常大,科技園公司正構思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同時,我們正在發展中的微電子中心,預期可於2024年開始啟用,為智能生產及高端製造業提供支持。我很高興已有好幾家企業表示有興趣進駐。   接着想跟大家談談智慧城市及數字經濟的發展。這方面的發展與我們社會和整體經濟發展是息息相關,我們正透過一系列的措施和基建配套來大力促進。   其實從市民、企業、市場到政府,我們擁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數據,數量可以說是海量,如果處理得好肯定是極其珍貴的資源,也有助業界和學術界的開發應用以及研究。自2019年起,我們在「資料一線通」網站免費發放更多政府數據,讓市民和業界免費下載使用。我們亦在過去兩三年陸續完成構建不同智慧基建設施,包括「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新一代政府雲端基礎平台和大數據分析平台等,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政府的服務水平。「智方便」提供快捷可靠的身份證資料核實功能,讓市民能簡單地使用超過200項政府和商業網上服務、進行網上交易,以及作出具法律效力的數碼簽證。   隨着政府雲端基礎設施和大數據分析平台於2020年9月推出後,大大促進政府部門之間的系統與數據互聯互通,促進部門推行更多採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的工具,提升公共服務質素。我們現正構建共用區塊鏈平台,預期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全方位推動政府各部門應用先進科技。   除了這些基建設施外,我們亦推出一系列包括創新及科技基金轄下的公營機構試用計劃及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等,一方面藉此促進政府數碼轉型,同時為本地初創及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創科機會。我們也通過科技券計劃支援本地企業和機構,希望他們多用科技服務和方案,以提高生產力和將業務流程升級轉型。   另外,除受法律或操作因素局限外,市民可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通過電子方式提交所有政府牌照申請,以及約900項涉及申請和批核的政府服務。我也在預算案中預留六億元,在未來三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電子政府審計,檢視各部門利用創科的進度,並通過創新科技方案,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   為加快數字化經濟發展進程,推動各行各業數碼轉型,我已宣布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目的是匯集業界專家和專家學者各方的智慧,為這個重要的發展定出藍圖,作為日後加快聚焦發展的導航。這個委員會的工作重點,包括確定關鍵發展的趨勢及主要驅動因素,以及為成功關鍵因素下定義,並在這基礎上制訂具體方向、策略及關鍵積效指標,加強我們與主要持份者的合作及推動數據服務行業的發展。我希望通過這個委員會的數碼化推動,就香港未來經濟的持續升級轉型,打下重要的基礎。   最後,在基建設施方面,我們對科研和先進工業用地需求不斷增加,所以2021年施政報告預留近250公頃用地作創科發展之用。其一是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科園,將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整合為新田科技城,聯動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佔地約540公頃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推動整個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港深兩地政府已於去年簽訂合作區發展的備忘錄,亦準備推出聯合政策包。   至於最近談得比較多的北部都會區發展,我們建議把新界西北的洪水橋/厦村擴大範圍至流浮山,成為一個現代服務業的中心,並與一灣之隔的前海建立成為規模媲美數碼港的地標性設施。此外,科學園的第二期亦準備擴建。而數碼港第五期的工程亦已進行得如火如荼,最快於2025年完成。此外,我們會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填海得來的土地加上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至女婆山岩洞共可提供88公頃用地,全部是用作創科發展。   展望未來,香港除了要繼續把握好國家政策為我們帶來的機遇外,我們也要繼續發揮國際化和市場化優勢,要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國家建設成為科技強國作出貢獻。推動創科是重要的戰略,亦是長期的政策,需要各界繼續全力支持,以收成效。我們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及研發機構緊密合作,以更好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能夠更好分享發展的成果。   最後,我祝願今日研討會圓滿成功,在座各位身體健康、事業宏達。謝謝大家。
http://dlvr.it/SSRyh0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習近平出席慶回歸活動令人鼓舞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這再次體現習近平對香港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也反映中央對「一國兩制」成就的高度肯定,以及對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全力支持,有利於增強信心,凝聚求穩定、謀發展的共識。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2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這是讓人感動的日子,也讓我們對未來更充滿期盼。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這再次體現主席對香港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也反映了中央對「一國兩制」成就的高度肯定,以及對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全力支持,有利於增強信心,凝聚求穩定、謀發展的共識。習主席的出席,讓今年的慶祝活動更添深厚的意義,令人鼓舞、令人振奮! http://dlvr.it/SSsCnb

香港科技園聯同本地科技企業夥伴參與國際資訊科技博覽2022 展示世界級創科實力

 (香港,2022年10月13日)–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帶領 16 間本地初創企業,參與10 月 13日至 16 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展中心)舉辦的香港國際資訊科技博覽 2022,攜手展示創科成果 。 在科技園公司設立的展館內(編號:1D-E02), 參與博覽的科技企業展示他們最新的市場解決方案, 當中涵蓋數碼業務管理、企業管治和基礎設施、智慧生活、 交通運輸,以及流動方案。 參加者可以體驗四間科技公司的創新方案,包括深度學習技術( 萬想科技有限公司,Pantheon Lab Limited)、區塊鏈數據儲存和交易技術(誠鎸科技,D- Engraver Limited)、多鏡頭技術直播(SolveWhere Software Limited)以及地下管道勘探掃描機器人(Bonbon-X Limited)等。 科技園公司創科培育計劃及企業加速計劃總監王瑩女士表示:「 科技園公司在今年國際資訊科技博覽的展館充分展現我們創科培育計 劃下的培育公司和畢業初創的實力。 透過參與亞洲頂尖的資訊及通訊科技展覽, 讓他們可連繫海外潛在合作夥伴和客戶,捕捉市場發展機遇。」 王瑩女士續指:「 科技園公司一直致力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及基礎設施, 至今我們的夥伴企業數目已增長逾40%,有超過1,100 間來自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初創及科技企業落戶園區。在過去四年, 科學園內的投資項目超過220宗,成功籌募總共802億港元。 創新成就的關鍵基礎是人才, 而科技園公司正是匯聚全港最大的科研社群,在18, 000名工作人員中,就有多達11,000人為研發人才。今年, 我們見證了 278 間初創公司完成我們的培育計劃,創歷屆新高。 這些成就進一步彰顯香港邁向國際創科中心的進程, 促進本港長遠的經濟發展。」 除展館外,三間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PanopticAI、 Open Ocean 以及創啟社會科技有限公司(InnoSpire Technology Limited)的創辦人亦會參與活動研討會, 分享他們為人類創造更美好未來的精闢見解。研討會將於 10 月 15 日(星期六)下午 12時30分至1時30分於會展中心「The Stage」場地舉行。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香港國際資訊科技博覽2022網頁: https://www.hktdc.com/event/ ictexpo/t

Hong Kong Science Park's company has secured USD 15M in Series B round

Huge Congratulations! FreeD Group has secured USD 15M in Series B round to expand beyond Hong Kong!  Looking after your customers is everything . FreeD Group enhanc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sumers and brands via its award-winning, proprietary AI-driven smart commerce and smart merchandising solutions.  Named the Tech Pioneer 2022 by World Economic Forum , FreeD Group has helped global companies, including Samsung Electronics and Marriott International, to develop their SuperApp experience and benefit from the extensive partner network of FreeD Group.  At HKSTP, we are so proud to be their springboard to the world. Check out their story on Forbes: bit.ly/3axq83P    Follow our page to get the latest tech news in Hong Kong!  More Information :  https://www.hkstp.org/what-we-offer/funding-capital-overview/